2021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说要“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绿色低碳”。

有统计数据显示,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过去9年,这一领域的碳排放年均增速在5%以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北京交科设计院一直以“绿色、低碳”作为设计的理念,并在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等国家重大项目中予以贯彻,示范成果显著。
跨海集群工程的节能减排尤为复杂。依托港珠澳大桥项目,我院主持联合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跨境隧-岛-桥集群工程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经过项目组历时8年的技术攻关形成了跨海集群工程节能减排成套关键技术。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跨海集群工程节能减排的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形成了隧道通风、隧道照明、清洁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方案,很好的指导了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营,经过工程实践检验,节能效果明显。研究成果经评价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标准规范是抓手。我院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共同主编了《港珠澳大桥节能减排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系统总结港珠澳大桥建设期和运营期节能减排的相关经验和最新技术成果,深度高度契合交通行业的双碳目标,对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绿色、低碳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021年9月18日,中国公路学会组织召开了《港珠澳大桥节能减排技术指南》(总校稿)审查会。与会专家对《指南》编制质量给予了很高评价,并认为在“双碳”背景下《指南》对交通行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示范意义。目前,《指南》在行业专家的关心帮助下顺利进入出版阶段。
另外,我院还在基于多源数据的隧道节能运行、寒区隧道消防节能、隧道能源管理、清洁能源利用等进行技术攻关,为交通行业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交科智慧。
( 设计院 杨秀军 成亮)